偏鄉教育巡迴論壇 點亮偏鄉教育希望
民眾網 2017/09/26 04:39
【記者楊昌林/台中報導】有學生的地方,老師就會在﹗依據教育部105學年度統計,國內共有約1,120所國民中小學位於偏遠地區,還有更多處於「不 山不市」地區的學校,到學校交通時間超過一小時,因地遠人稀、交通不便等因素,形成城鄉差距、教育資源不足之現象。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今主辦2017年「偏鄉學校專聘教師方案論壇」,邀請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鄭淵全司長、鍾佳濱立法委員、何欣純立法委員、黃國書立法委員、張廖萬堅立法委員等四位立委、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苗栗縣、新竹縣教育局處首長、教育現場一線工作者、偏鄉教育學者專家、校長協會、教師團體及家長團體等齊聚討論,透過集思廣益,提出具體可行做法,亦可提供目前立法院對於「偏遠地區學校振興條例」制定之參酌。
本次論壇討論議題包括:除了探究偏鄉師資聘任問題外,再從偏鄉師資素質強化、偏鄉教育資源落差、偏鄉教學科技化等三大面向,探討當前偏鄉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希望透過各界對現行偏鄉教育政策、提出更全面性的政策建議。教育部鄭司長淵全表示,教育部一直以來關心偏鄉學校教育發展,希望能聽取各界建議,規劃有益措施與制度,來幫助偏鄉學校與學生。
偏鄉教師為何要走?在眾多影響學生學習表現的因素中,「老師」是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優秀教師對於學童之學習表現具有正向關聯。因此,以學生為主體,考量教育資源缺乏地區之偏鄉學校特性,強化教師教學效能,對處於缺乏文化刺激、教育資源的偏鄉學童而言更有決定性影響。
臺中教育大學王校長如哲表示,偏鄉學校人力不足,代理教師比例(18.6%)高於一般學校、教師年資未滿五年比例偏高,更惡
化偏鄉學校教師的流動率,因少子化衝擊學校,造成招生困難,合併廢校壓力,學生缺乏學習動機等問題,有賴大家集思廣益共謀改善之道。
立委黃國書認為,偏鄉學校遇到很多困境,在偏鄉的定義上,應採用分級制度,且不僅限於「地理性」概念,而應是「相對性」。為辛苦的偏鄉教育老師提供協助,並為孩子創造公平的教育環境;立委張廖萬堅說,因為少子化影響,地方政府不敢招聘正式老師,有家長反映,孩子的數學老師一學期換了三個,偏鄉代理老師比率更高達廿%。如何讓老師在教學現場能夠安心教書,降低教師流動率,學生的受教權也會受到保障。
立委張何欣純說,現行醫療體系分發時,針對偏鄉設計加權指數,鼓勵到醫護至偏鄉服務政策,教育系統也可考慮納入這樣的概念;在於教育資源部分,偏鄉缺少穩定的師資與軟體,未來如能做出最有效益的整合和利用,應可發展出特色;立委鍾佳濱則說,本次串連20位立委、於全國舉辦共十場「偏鄉教育論壇」,是期待能凝聚各界共識,藉由提出「偏鄉專聘教師」(名稱暫定)等可行的改善方案,解決偏鄉學校師資「找不到、教不來、留不住、留下也不一定好」的問題,為偏鄉教育、國家競爭力的發展困境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