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校園焦點
line Facebook print

結合AI、大數據「補救教學」成效佳


遠見雜誌 (2017-11-30)
       台灣長久以來「老師台上講,學生被填鴨」的教育體制,是否也有開創「因材施教」的新學習模式?
       答案是有的!而且從去年開始,已經實際運用在教學現場。
       這是由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所主導推出全國第一個教師適性教學輔助平台「因材網」。
       追蹤學習結構照顧落後者
       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郭伯臣將AI導入學習中,針對不同學習進程,設定「數位檢核點」,然後附加「線上隨堂考」,就能用數據資料顯示「學生到底有沒有念完教材」及「念完後到底懂了多少」。
舉例來說,一支自然科教學影片,透過大數據紀錄,可以追蹤學生是否有看、哪裡按暫停、哪裡重複看,看完後的隨堂考又錯哪裡。只要打開後台總表,就能一覽無遺每個學生在哪個環節不懂。系統也會針對學生的答題表現,適性選擇適當難度的下支影片,以及隨堂測驗考題。
       「先有對課程進度和難度切割適當的『適性測驗』,才能真正做到一對一的『適性教學』,」郭伯臣表示。
       此套系統自去年導入後,最大的成果表現在「補救教學」上。過往落後學生都是學期結束後,利用寒暑假補課,「但整整落後一年,怎麼能夠期待兩個月救回來?更何況,學習瓶頸可能早在更低年級時就發生。」
       透過因材網的節點測驗,可以沿著學習架構,往回追溯學生到底在哪裡不會,「例如就有五年級的學生,被發現學習瓶頸原來是出現在三、四年級。」如此,老師不必再花費大把時間確認學生到底哪裡不會,補救效率提高非常多。
       因材網目前已完整包含台灣一到九年級的學習節點,堪稱整個東亞最完整的AI適性學習系統。郭伯臣去年應邀前往香港演講,造成極大迴響,香港也有意建置類似的平台,目前台灣處於領先地位,希望台灣政府未來能透過AI,打通全台學生學習的任督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