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校園焦點
line Facebook print

台中教育大學校長王如哲:出不出國非重點 關鍵在汲取「異文化」


遠見雜誌

       台中教育大學校長王如哲,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學士,碩士畢業後,公費留學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取得教育學博士。從國內到海外,他認為出國經歷打開了原本對外國的封閉想像,讓自己能真正破除偏見與世界各地的人合作,「人生某一階段如果能夠到海外接受教育,真的非常有價值!」以下是精采分享:
       「未來是國際化的時代」,這句話每個人都聽過、都會說、也認同,但什麼是國際化?國際化,代表未來機會不只局限於島內,尤其是AI、機器人、大數據等新興產業,要有好的發展,一定都是跨域與跨國合作。
打開心胸 主動接觸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但要具有國際化能力,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不是會不會說英文,而是有沒有辦法和不同語言及文化的人共事。其中關鍵就在於,有沒有辦法「打開心胸、破除偏見」。
       我常會問學生:「你對外國人有偏見嗎?」學生通常很快否認:「才沒有呢!」
       我接著問:「你半夜走在路上,遇到一群黑人和一群白人,你的恐懼感是一樣的嗎?」這時候,學生往往默不作聲。
       為什麼很多人對於遇到黑人的恐懼感會大於白人?關鍵在於「接觸太少」,從小到大對外國人的接觸,幾乎都來自電影、小說或媒體裡的各種刻板印象,於是對某些種族或膚色的「不信任」,就無意識地刻在心底了。
       但如果你有同事或朋友是黑人,曾和他們一起共事,或參加過他們的聚會,你還會害怕嗎?可能就不會,路上遇到,也就覺得只是一般人而已。
       偏見,會阻礙我們去了解別人。一旦破除偏見,就更能包容,也會主動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動。當你願意去接收各種想法與觀點,才有機會創造出更多可能;當你和世界各地優秀的人互動,就等於站在別人肩膀上,打開對所屬領域更寬廣的視野,讓自己變得更卓越。
拓展眼界 發現世界和自己想的不同
       對我來說,「該出國念還是在台灣讀?」其實是個偽命題,很多人把出不出國的衡量,放在取得更漂亮的學歷、以後可以有更好的起薪。但我認為,關鍵在於你必須想清楚出國的真正價值:了解異文化,知道「世界原來很大」。
出國念書,是最快也最直接了解國際文化的方式,我鼓勵所有學生,如果有機會在人生某一階段,能夠到海外接受教育,一定要把握!不論是到海外讀碩士或博士,或者是大學階段就出國,或是工作一段時間後再去進修,甚至只是短期交換學生、海外遊學、當國際志工都很好。
       當你置身異國環境,周圍的老師、同學、室友、接觸的每個人,都可能來自不同種族與背景,生活就是一連串異文化的碰撞。這時你會發現,世界原來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當你強迫自己挑戰既有認知的各種情境,心態就會重新調適,能力也會跟著成長。
       很多人會擔心出國留學的費用,像我是公費前往英國讀博士,有意願的學生可以先評估自己的家境狀況,找時間了解各種機會、尋找資源。現在的大學、各種協會與各國機關,都有提供各種獎學金方案,政府也有不同領域的公費補助,出國的管道非常多,只要有心,一定找得到辦法。
       如果經濟壓力真的很沉重,沒關係,近年許多大學都在推動國際化,吸引國際生進入校園,這些國際學生來自歐、美、日、韓、東南亞,甚至非洲或南美洲,只要願意主動和這些海外學生接觸,就算無法出國,和置身異文化環境也很類似。
       出不出國不是重點,關鍵在於是否有心主動去接觸異文化。若能積極把所處環境變得國際化,在台灣一樣可以認識異文化的效果。如果沒有心,就算到了海外,還是每天窩宿舍、和講華語的同學混在一起,視野還是一樣狹窄,出國也是白搭。